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名列第26位,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最有影响力的美誉。GE的威尔奇、微软的比尔·盖茨和IBM的卢·格斯特纳位居前三名。亚洲进入“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的共有3位,另外两位是日本索尼公司和丰田公司的企业领导人。
英国《金融时报》在全球范围内的这次评选之所以给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以高度评价,完全在于海尔总裁张瑞敏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以独到的思路,在短短十五年间把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集团。该报认为张瑞敏与其他入选的国际大公司的领导人具备的共同特点是:“有坚定独到的经营策略,使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达到最大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在行业领先,具备持续稳定的赢利表现以及成功的应变管理能力和市场全球化”。
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名牌,只靠自己的加工能力,就会永远受别人的制约。”从90年代开始,张瑞敏制定了海尔创世界名牌的战略,并在这一战略思想下,确立了“先难后易”(先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名牌地位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原则,鲜明地提出海尔产品出口的目标首先是创国际名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海尔产品首先进入了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且依靠产品的高质量,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在产品出口方面,海尔坚持打自己的品牌,在经营上,要求海外经销商对用户要按海尔的标准服务,达到客户满意度最大化。现在,凡是经销海尔产品的各国经销商,都能够按照海尔星际服务标准为用户提供服务,在海外消费者中树立了海尔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高质量与高科技是海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愈来愈受欢迎的关键。目前海尔在海外设立了10个信息中心6个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海尔已在海外有62家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网点,海尔产品进入了欧美国家的大型连锁超市。
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海尔提出了“本土化战略”,从1996年开始,海尔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建立海尔生产厂。1999年4月份,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生产制造基地的奠基,它标志着海尔集团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诞生,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海尔“本土化战略”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当地融智与融资,发展成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